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云开体育app网络异常 > 新闻动态 >
早期的坦克如果遭遇燃烧瓶的话,趴窝是有可能的,但热死的可能性很小;现代坦克遭遇这样的情况,乘员绝对安然无恙。
战争题材影视剧中,常常会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:坦克钢铁猛兽轰隆前进,无法阻挡的时候,有人会急中生智,向坦克投掷燃烧瓶。
这时候,坦克就会燃起熊熊大火,接下来会发生震天动地的一声巨响,坦克手和坦克灰飞烟灭。
那么,这种场面是编导为了场面的壮观杜撰的,还是战争真实场面的写照?
换言之,燃烧瓶真能把坦克引爆,把里面的战斗机人员变成烤鹅吗?
其实这样的场景不光是出现在影视剧中,类似的报道也曾出现过。
展开剩余87%比如,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战事进入第四天的时候,乌克兰基辅郊外的不少市民加入到预备役军人当中。
与此同时,西部城市利沃夫的一家啤酒厂的老板宣布,将响应乌克兰国防部号召,开足马力生产自制的燃烧瓶,以招呼俄军的装甲车队。
无独有偶,有关燃烧瓶的报道,在叙利亚内战也曾出现过。
2012年8月30日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该报记者在采访“叙利亚自由军”的时候,发现一个怪相,他们没有什么像样的重武器,但是在他们的根据地却看到了14辆叙军坦克和5辆装甲车。
记者很纳闷,就向他们询问。
“叙利亚自由军”的指挥官非常自豪地说:“这都是燃烧瓶的功劳。”
那么,燃烧瓶真是坦克的克星,真能影响到坦克手的生存吗?这要看什么时期。
在坦克刚刚出现的时候,结构简单,装甲也非常薄,尤其是轻型坦克,全重只有几吨,装甲厚度只有30毫米,人称薄皮核桃(如苏联的T18和日本的小豆坦克等),防护能力确实很差,也不注重油箱保护,遇到大火的时候确实无能为力。
坦克这种钢铁怪兽刚刚出现的时候,还没有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地雷,各国军队只有手榴弹可以对它形成一定的威胁。
在手榴弹也没有的情况下,对它束手无策。
但是很快就有人想到用火来阻挡它,但是单纯放起一堆火不管用,它可以绕开,也可以快速通过。
后来经过观察,他们发现坦克也有一个命门,那就是它的油箱。
一物降一物,油箱里的燃料怕火,可以用火攻击它的脆弱部位。
早在30年代,人们就开始用这种原始的办法来对付坦克,而且非常有效,这就是制造燃烧瓶。
在西班牙内战中,苏联发明了这种办法,向其支持的国际纵队提供,用来攻击弗朗哥军队的坦克。
可是让苏联人没有想到是,这种办法也会让自己的坦克吃苦头。
1939年11月30日,苏芬战争爆发。
战争一开始,苏联方面复制德国闪电战模式,派遣轰炸机群对芬兰的主要城市进行狂轰滥炸。
但是当时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说,苏军不是向芬兰投弹的,而是向那里的人民投送面包的。
以至于欧美民众信以为真,都将苏联那些飞机称为“莫洛托夫的面包篮”。
苏军除了出动轰炸机,还出动了很多坦克。
芬兰军民手中没有反装甲武器,面对坦克束手无策,这时候有人灵机一动,想到了燃烧瓶。
这种燃烧瓶非常简单,完全是用普通玻璃酒瓶制作,将各种成分的燃料混合在一起,向坦克投掷,芬兰人还别出心裁,给它取名“莫洛托夫鸡尾酒”,以回应莫洛托夫面包篮。
即使初期的坦克防护能力很弱,投掷到正面对它也没有什么效果,只能投向坦克侧面,最好是尾部的发动机舱盖上。
那个时期的坦克,油箱和散热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护措施,而燃烧瓶在接触到这些部位的时候,瓶子因为碰撞而破碎,火苗的里的燃料四溢,发生大面积燃烧。
在此情况下,火焰难免会渗透到坦克的散热器之下,进而燃烧到发动机,甚至烧到坦克内部油路而引发更大的火灾,让坦克趴窝。
而且早期坦克油箱保护措施也不到位,坦克是油老虎,携带燃油少则200升,多到300升左右,苏联的坦克后面还喜欢携带副油箱。
油箱如果引燃,对坦克的破坏不难想象。
尽管苏军一度规定,在进入战场之后,要抛掉副油箱,可是没有进入之前遇到袭击,麻烦就会很大,虽然不至于发生爆炸,也会引起火灾。
因此,苏芬战争中,苏军坦克还是吃了不少苦头。
苏德战争中,苏军也采用这种原始的办法攻击德军坦克。
比如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,苏联工兵冒着德军的炮火,向德军坦克投掷燃烧瓶。
由此可见,投掷燃烧瓶对坦克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。
1956年苏军入侵匈牙利,布达佩斯的群众,也曾用燃烧瓶来对付苏军钢铁洪流。
除了坦克油箱,坦克还有一个短板,那就坦克底部。
早期的坦克底部装甲更薄,非常脆弱,一旦燃烧瓶在坦克的尾部燃烧时,坦克的油缸就有可能发生爆炸。
而且采用汽油做燃料的坦克,一旦被燃烧瓶击中油箱,燃烧速度快,造成的危害较大。
不过防护性好的坦克,即使用汽油做燃料也不容易用汽油瓶袭击、
如谢尔曼,即使采用汽油作燃料(非常容易燃烧,有朗森打火机打火机之称),但其速度很快(公路时速47公里,越野时速也无与伦比)想要把燃烧瓶扔进去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当然,早期的坦克做工粗糙,不是焊接也不是铸造,而是铆接;这样结构的车体密封性很差,燃烧油很容易流入,有可能对坦克手造成伤害。
二战时期的坦克大都放弃铆接,采用焊接或者整体铸造技术,燃烧瓶即使在坦克外部燃烧,也对坦克手造成不了任何伤害。
至于现代坦克,它更是难以伤及毫毛。现代坦克防火能力越来越强,什么复合装甲、反应装甲、空心装甲、附加装甲、模块装甲、贫铀装甲等,不一而足;装甲强度和厚度也大大增加,达到200毫米以上。
现在坦克普通穿甲弹都对它都无可奈何,燃烧瓶又能怎样?
那么,是不是可以攻击它的油箱,引燃油料?答案是否定的。
现代坦克的发动机和油箱都有铸钢盖板保护,以色列梅内瓦坦克还是内外装甲,夹心式的保护。
很多坦克为了防止油箱起火爆炸,设计了遭遇外力的情况下,能自动排泄燃料,梅内瓦坦克则是从顶部排出 。
至于燃料泄露到驾驶舱的情况更不会发生,现代坦克都有三防装置,可以防生物、防化学武器,防贫铀弹,密封性绝佳。
还有,为了让坦克手更好战斗,坦克内的隔热性非常好,哪怕外面有几百度高温,里面的人也感受不到。
而且现代坦克大都有自动灭火装置,梅内瓦坦克就安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,可在3秒内抑制并扑灭油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和爆炸。
美制M1A2主战坦克车灭火系统更为先进,可在0.03秒内发现火情,0.25秒内将火熄灭。
尽管如此,现代战争中为什么还有人对燃烧瓶这种原始方法情有独钟?比如上面讲到的叙利亚战争中自由军和俄乌战争中的乌克兰民众。
因为战场上有的坦克发动机还是放置在坦克底部,而且很多发动机的散热还是风冷形式,需要开口,而且有的开口向上。
如果在这个位置扔入一个燃烧瓶,就可能剧烈燃烧。
即使发动机的散热器开口向后,但是难以避免外来燃烧物伤害,就有可能引爆。
当然,采取液冷方式和智能散热,以及梅内瓦发动机前置的坦克,就不担心这个问题。
其次,部分主战坦克观瞄方式比较落后,观看外面的动向视角只有90度,需要翻转,等于是“门缝里看人”。
因此坦克手一不注意,对方就可能从背后用燃烧瓶偷袭。
即使有的观瞄设备非常先进,能实现360度无死角观看,但是如果是巷战,如果对方躲在建筑物后面,就很难被发现,偷袭就会成功。
发布于:北京市
下一篇:没有了
